易奇官网-活动

4000万日结工现状:年轻人扎堆涌入,中老年人成首批“淘汰者”

日期:12-24

在北京六环外有一个叫做马驹桥的地方,这里分布着许多的工厂和人力资源中介,随处可见的是招日结工的广告,大量的日结工选择来到这里谋生。


对于这部分迷茫的人来说,马驹桥就是他们心中的天堂,让他们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希望,然而随着大环境的不景气,这里的日结工也变的愈发艰难。


年轻和身体健康的还能够找到工作,年迈体弱的中老年人则逐渐被淘汰,他们绝大多数都指望着这些日结工作生活,接下来他们又将何去何从。


为何日结工不再接纳中老年人?日结工的现状怎么样?


中老年人的窘况


经过疫情之后很多人都失去了原来的工作,为了生计他们来到了马驹桥从事日结工,对于不少中老年人来说,这是为数不多的谋生手段。


可随着涌入的人口不断增加,工作岗位也开始变得紧张起来,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企业纷纷提高了就业门槛,同时还降低了劳动报酬。


在这样的情况下,企业用人不仅仅只看工作能力,外貌身材、工作经验乃至精神面貌都成为标准之一,于是中老年人就开始被逐渐淘汰。


许多中老年工人都是靠着一门手艺在这里生存,这是他们唯一的谋生技能,可现如今这项技能已经不再吃香了,就连门槛最低的地盘散工也不招了。


根据2019年的一项规定,出于安全考虑60岁以上的男子不得进入建筑工地工作,这使得许多没有技能的老年人不得不离开工作了十几年的工地。


为了能够继续留在工地,有些老年人选择把头发染黑,尽可能让自己看上去年轻一点,然而这一切都没能躲过检查,一看身份证就全部都暴露了。


事实上他们很多都还有工作能力,也比年轻人更加能吃苦,之所以会继续在这里工作,大多数都是因为家里的各种情况需要用钱。


可如今留给他们的岗位已经不多了,这让不少中老年人感叹岁月不饶人,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会逐渐离开这里,其实苦恼的也不只有他们。


马驹桥的前景也不太乐观,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,这里的日结工条件也变得越来越苛刻,最主要是工资水平不断下降。


为何能吃苦有经验的中老年工人成为了最先被淘汰的一批?


年轻人的优势


现如今我国劳动力市场趋向于年轻化,根据2020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我国15到59岁的劳动人口已经超过了60%,60岁以上的只有不到20%。


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,就意味着中老年人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,相比之下年轻人有着更加显著的优势。


首先就是更高的学历和技能,能够适应新时代的产业需求,而且他们也愿意接受更低的工资和更高强度的工作,这是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导致的。


中老年工人则缺乏新的知识和技能,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就业需求,而且很多企业都对年龄存在歧视和偏见,这就导致中老年人的就业越来越困难。


尤其是马驹桥的情况更为严峻,这里作为大量日结工的聚集地,有着许多来自农村的劳动力,因此中老年人与年轻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。


无奈之下中老年工人只能够选择回家养老,生活的压力则转移到了儿女身上,年轻人虽然工作机会多,但同样也要肩负养老的压力。


面对这样的现象,我们应该更关注有就业困难的中老年人,企业也应该关注员工的工作能力,而不是一味看外形,让这部分人群也有工作的机会。


事实上年轻人也遇到同样的问题,他们大多都是在城市里遇到工作上的问题,无法在北京城市生活,无奈之下才来到马驹桥工作的。


虽然生活过的同样艰难,但他们还拥有很多的工作机会,所以对未来充满希望,不过日结工本身就存在许多问题,马驹桥的现状不容乐观。


日结工的现状


现如今我国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亿,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,时刻面临着各种来自生活的挑战,于是日结工就成为了一个好的选择。


这些日结工拿着低廉的工资,做着有一天没一天的工作,而且还没有任何保障,其实生活过得并不轻松,究其原因还是城市的压力过大。


大部分日结工都来自农村,他们也曾希望能够在城市里工作,但他们往往很难获得正式工的机会,也无法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。


他们由于贫困等原因无法接受更好的教育,很难在城市里与年轻人竞争,这也是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
正因如此,像马驹桥这样的地方成了他们唯一能够坚持下去的希望。


结语


如果不是生活所迫,相信谁也希望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,不用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,可偏偏只有这样的日结工才能够给到他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。


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日结工的机会越来越少,可对年轻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他们的未来,因此这不仅仅只是一部分人的问题,大家都需要重视起来。

(来源:5分钟快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