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奇官网-活动

为何制造业中80%的数字化转型努力以失败告终

日期:12-11

2023年,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市场规模已达到4623.0亿元。预计至2026年,该领域的支出将进一步增长至6090.5亿元。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,众多企业纷纷投入巨额资金,加入数字化转型的行列。然而,据麦肯锡报告,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失败率高达80%。

那么,企业究竟应不应该进行转型呢?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,若不进行转型,企业极有可能面临淘汰的风险。但转型是否就意味着成功?即便有部分企业转型成功,我们注意到这些往往是行业巨头。那么,对于中小企业而言,他们的出路又在哪里?

599a0eac6bf143e78feb0292b9fb7a7e_tplv-tt-origin-web_gif(1).jpg

一、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

企业是否应当进行数字化转型?关于这一问题,尽管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非绝对必要,但在市场需求、客户期望、业务发展以及政策导向的多重推动下,它已然成为了一场“必须参与的战役”。

制造业企业需迅速调整生产策略以应对市场快速变化,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实时监控市场并提升响应速度。例如,电子产品制造商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产品研发和生产规划,满足消费者需求。客户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增加,数字化转型使企业能精细化管理生产流程,快速满足这些需求。

二、为何数字化转型屡屡受挫?

归根结底,失败的核心因素在于“人”。无论是领导层的决策,还是组织架构的构建,亦或是专业人才的支撑,供应商的合作,乃至基层员工的执行,所有涉及“人”的环节若出现差错,都可能使数字化转型的努力付诸东流。

(一)领导层

企业领导层对数字化转型认识不足,常将其简化为仅引入新软件或更新设备,未认识到它需要全面变革业务模式、组织文化和运营流程。例如,仅购买先进生产管理软件而不调整内部流程和架构,导致软件与业务脱节,无法实现预期价值,使得转型失败。

(二)组织层

传统制造业企业组织架构层级多、部门间壁垒明显,难以满足数字化转型对快速响应和跨部门协作的需求。例如,在实施基于客户订单的数字化生产项目时,销售、生产、物流等部门需紧密合作优化流程,但高沟通成本和信息传递障碍使得项目推进困难,影响了数字化转型的效率和成效。

(三)员工

员工常担心数字化转型会影响其职位,害怕被新技术取代,因此可能对转型持抵触态度。这种情绪会降低他们接受新系统和流程的意愿,表现为消极对待培训和系统使用,甚至可能阻碍转型进程。

(四)供应商

供应商选择不当,在数字化转型中,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极为关键。然而,一些企业在供应商选择上缺少严格的评估机制。这些供应商可能对制造业理解不足,提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虽功能全面,却未必能满足企业的特定需求。在实施和运维阶段,他们可能无法提供有效支持,对问题的响应也较慢,这可能导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受阻,无法顺利进行。

三、大厂和小厂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差异

(一)大厂的优势

大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展现出显著的优势。

1. 资源丰富:大企业通常拥有更多的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,这使得它们能够投资于先进的技术和人才,从而在数字化转型中占据先机。

2. 技术基础扎实:由于规模效应,大企业往往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基础设施,这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
3. 风险承受能力强:在面对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时,大企业由于其雄厚的资本和市场地位,能够更好地分散和承受这些风险。

(二)小厂的出路

小型工厂通常规模不大,利润空间有限,这使得它们难以承担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昂贵费用。

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急需专业人才,但面临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挑战。人才短缺是其长期难题,导致数字化进程缓慢。

尽管面临众多挑战,但小厂未必是无路可寻

1.小厂可选择功能全面、价格实惠、易于掌握且能快速带来成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。例如,利用WoYou工资这款工具实现薪酬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。该产品不仅能够一键计算工资,还能提供全面的人员管理、工资直发、免费公户开立等其他额外增值服务。现已开启免费试用。

2.通过合作,小厂可以寻求与科技初创企业的合作,利用他们的创新技术来加速自身的数字化进程。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够为小厂带来新的技术解决方案,还能帮助它们在市场中找到新的增长点。